由于信息化建设一直缺乏顶层设计,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现象普遍存在,而集成平台被认为是解决此难题的最佳工具,不少业内人士均断言“在医疗信息化浪潮中最具潜力的就是集成平台”。然而,也有不少HIT行业专家并不认同医院集成平台的应用。
集成平台就是把之前独立的应用系统如HIS、EMR 、PACS、LIS、CIS等进行有效的整合。简单理解就是一个“插线板”,定好插口规则,凡适合插口规则的电源都可以插上来,最终可以实现各类应用数据的有效交换。
现在医院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,各个部门科室都在搞,存在很多“烟囱工程”,而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层服务的,就需要将这些“烟囱”整合,于是产生了“蜘蛛网”式的接口。最后医院发现自己被这些众多的蜘蛛网厂商绑架了,各种接口费、接口沟通协调。
给医院的建议
选择集成平台厂商时,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一个参谋、谋士,一个业主代表。在参谋的建议下协调、约束、促使各厂商改造系统,以接上平台,而不是让平台厂商去协调其他厂商。 用户需要辨别厂商提供的是“真集成”还是“伪集成”。真正的集成平台是从用户本身的集成需求出发,而不会以某个系统无法与平台集成为借口推销其自己的产品。 详细
从理论上来讲,集成平台是可行的。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行性不高,原因如下:
首先,大部分医院是被动上集成平台,不是主动实施的,因此很多异构系统需要用系统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。如果是主动做集成,从一开始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,为后期的系统平台实施应用打下基础。
其次,医院对于集成平台的期望值太高,希望集成平台可以一步到位解决数据交换问题。现在有不少医院在用集成平台,但理论上认为可行,但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医院要求的很少。
再次,行业内缺少品质优良的产品。医疗行业数据标准有很多种,HL7、DICOM等等,能够充分理解这些标准并实现系统对接的产品很少。
什么样的集成平台才是优秀的呢?
易操作是第一位的,集成平台不应该额外增加太多的运营负担;
系统不能太庞大,不能因为集成平台自身占据过多计算资源,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。
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,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广安门医院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不同程度“信息孤岛”的状态。“相对而言,各个系统还是比较独立的系统,还需要将它们集成到一起,使其为医院的综合、协调、管理、决策提供支持。另外,某种程度上而言,我们医院对人、财、物的管理还未达到闭环管理。因此,我们需要对IT系统进行不断的整合和完善,使其达到闭环管理,能够控制人、财、物的进和出,达到精准的程度,这是医院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必经途径。”王映辉介绍。2014年广安门医院的信息化工作重点之一,就是实现IT系统的闭环管理。
在做IT系统集成时,可以根据医院的新旧、信息系统的新旧状况,探索集成方式与技术,针对广安门医院,不可能推到原有系统重建,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医疗业务、临床、科研、行政管理为单位形成分层次、多区域小集成,然后小集成间联合,实现数据共享。
“我认为集成需要考虑界面集成和数据层集成的结合,数据层集成尽量考虑区域型数据,分区域进行小集成,然后再进行网络间的联合共享。这是对网络状点对点集合形式和主线形式集成的一种平衡的状态,需要在实践中摸索。”王映辉总结。详细
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价格实在是太高了,其次就是实施的难度以及周期非常大,加上“集成平台”本身开放性也还有一定的欠缺,在医院摆脱HIS制约的同时有可能再落入集成平台公司的掣肘中去。
本院目前主要是用中间服务器和中间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方式,所有应用软件厂商都不直接与其他软件进行数据库的互访,而是借助中间服务器的中间数据库进行,分别从那里获取自己需要的输入,并且把自己的输出也放到那里。
实际经验看,集成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基础数据字典的规范,各个软件厂商各行其道,造成数据共享困难。虽然卫计委近些年也出台了一些数据元标准,但是软件厂商导入并且应用得还比较差,各个厂商的产品还是在使用自家的数据字典,更习惯于用传统的做接口的方式来解决数据传输和共享问题,同时从项目推进的角度来说,所有软件厂商都对自己需要的来自其他厂商的输入数据更积极,但是对于其他软件厂商需要的自己应该提供的输出数据更消极,这样就造成集成困难。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大的改动,那么集成平台的前景也很难乐观。
当前院级集成平台建设有商品化集成平台、HIS做集成平台、定制化集成平台三种模式,而商品化医院综合集成平台是未来发展趋势,医院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集成平台。
当然,现在商品化医院综合集成平台也面临很多难题,包括以下几点:市场不明朗,未经国内市场充分检验;引入重大技术风险;需多方协作,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,相当于八年抗战;工作量大;合格技术人员少是一个巨大障碍。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需要懂管理、业务、患者、技术,现在非常稀缺;产品价格较贵。
由于要求与实现存在难以弥合的差距,因此医院集成平台建设首先要考虑的稳和安全:系统要稳定,保障底线;应用要发展,彰显价值;信息要安全,不犯错误。因此要做好院级集成平台,需要做两项评估工作:市场风险评估,不吃螃蟹,要选安全产品;技术风险评估,由于医院内的信息系统多、流程多、数据多,如果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可能会导致系统停顿和发生不明故障,因此要充分评估技术风险,使故障充分暴露。
医院在建设院级集成平台时,有一个极为关键的点,是千万不要贪大求多,要做好规划,分布实施,最终实现患者病历、影像数据等数据共享和流程贯通。详细
一方面,集成平台前期工作量很大,既要考虑标准化又要对很多流程进行梳理,设计也很复杂。上了平台以后,同样会出现很多新的并发服务瓶颈或者运行维护压力等问题,要求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关注与监测。另一方面,对于集成平台上线后的效果,医生、护士往往体会不到,因为集成平台变化的只是后台,与前台医生、护士的操作界面没有关系。
集成平台不是万能的,大量投入后依然会面临很大风险问题,分散的系统统一集成到平台上,一旦平台宕机将面临所有系统瘫痪,这些风险是医院在上集成平台前往往不了解的。
逐步推进 防“忽悠”
集成平台是发展趋势,但仍处于起步阶段,对于一些大医院,包括天坛医院,如果原有子系统用了很多年,也已经实现了点对点的集成共享,切不能盲目上新平台、需慎重推进。王韬总结到,不要给平台加载太多任务,尽量降低目标,降低复杂度,逐步完善。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按需求慎重推进,中小型医院首要任务还是要不断完善现有系统。详细
“301医院从很久以前就在尝试做集成平台,但由于医院本身应用环境种类繁多,实现起来难度很大,因此目前只有一个院区在用集平台,”301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史鸿飞结合院内应用体验介绍了他的看法。
毫无疑问,集成是未来方向。然而,就医院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,不同医院需要不同类型的集成模式来支撑,上什么规模的集成平台,用什么方式集成,都需要医院CIO们在解自身的实力的前提下,制定具体的集成模式。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|免责声明 | 意见反馈 | 京ICP证060544